脉冲布袋除尘器的系统应用请情况和喷吹清灰的基本原理
脉冲布袋除尘器系统在我厂的应用情况
除尘罩形式多,伞形除尘罩、局部密闭除尘罩、侧吸除尘罩在我厂都有应用伞形罩的吸气气流易受室内横向气流的影响,为防止粉尘被横向气流带入室内,伞形罩好靠墙布置。在工艺条件许可时,可在伞形罩四周设活动挡板。而为了在不增加风量的条件下增加罩而风速,可在罩内加挡板,提升吸尘效果。而侧吸罩往往在某些工艺或操作的要求下不能设置各种形式的密闭罩时才被采用,侧吸罩的效果要比伞形罩差,同时要求的吸气量也较伞形罩大,但在许多场合是如我厂120吨渣房外购铁水兑倒处,由于天车高度的就设计采用了柜式侧吸罩,除尘效果也达到了设计要求局部密闭除尘罩在我厂使用多,主要用于各种原料转的运皮带上局部密闭罩要罩内各点都处于负压,抽气量应该适当,认为抽气量愈大愈好的观点是不止确的,一般来说,排气罩内风速0.25-0.37m/s的气流,不会使静止的物料散发到空气中,角风速大至2.5-Sn时,物料就可能被气流带走。
脉冲单机除尘器结构简单,不需要专人操作,易损件少,电磁阀使用寿命可达100万次以上,滤料使用寿命30000h,只需定期换电磁阀及除尘器布袋即可,且具有离线检修功能,避免停炉检修造成的损失;电袋复合除尘器电场部分需配备不错的维护人员,检修时需停机。以75t/h锅炉为例,对两者的运行费用进行对比,按每年使用6500h,3a大修,电价0.4元/kWh计算。
在我国,20世纪电力系统曾进行过应用试验,在南定热电厂等5个电厂使用了袋式收尘器,由于当时的材料和技术水平,没有成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除尘布袋的寿命太短。目前制造技术已提升,今后需在以下3方面发展袋式收尘器技术:
(1)进一步改进滤料质量,增加适用于不同类型锅炉的滤料品种,延长滤料的使用寿命。
(2)实现国产化、大型化。目前已投运的国产袋式收尘器多数用于35~75t/h锅炉,少量为130~220t/h锅炉,采用技术和设备有用于670t/h锅炉的。如何尽快提升国产化率,应用到大容量锅炉(如300MW,600MW发电机组)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进一步提升自动化水平,采用除尘布袋的措施,提升附属设备的质量。
脉冲除尘器喷吹清灰的基本原理是将压缩空气在短暂的时间内(不超过0.2s)喷向除尘滤袋,同时诱导数倍于喷射气量的空气形成空气波,使滤袋由袋口至底部产生急剧的膨胀和冲击振动,在短促的时间形成滤袋往复地“鼓、瘪、鼓”的波浪形变形,使粉尘层发生变形、断裂,以块团状脱离滤布并受重力作用下落。脉冲除尘器清灰气流在使滤袋膨胀变形的同时也穿过袋壁和粉尘层。无粉尘条件下,利用压力传感器测定脉冲喷吹实验台上滤袋侧壁各测点的正压力峰值及到达该峰值的时间。结果表明,喷吹压力对正压力峰值及到达该峰值的时间这两个指标的影响大,提升喷吹压力能够很好地脉冲除尘器的清灰性能,但脉冲宽度的增加对这两个指标的影响不明显。
脉冲除尘器是指通过喷吹压缩空气的方法除掉过滤介质(布袋或滤筒)上附着的粉尘;根据除尘器的大小可能有几组脉冲阀,由脉冲控制仪或PLC控制,每次开一组脉冲阀来除去它所控制的那部分布袋或滤筒的灰尘,而其他的布袋或滤筒正常工作,隔一段时间后下一组脉冲阀打开,清理下一部分除尘器由灰斗、上箱体、中箱体、下箱体等部分组成,上、中、下箱体为分室结构。工作时,含尘气体由进风道进入灰斗,粗尘粒直接落入灰斗底部,细尘粒随气流转折向上进入中、下箱体,粉尘积附在滤袋外表面,过滤后的气体进入上箱体至净气集合管-排风道,经排风机排至大气。
脉冲布袋除尘器滤袋的预涂层应在燃烧或生产工艺开始之前,先切断并停止清灰系统,打开脉冲布袋除尘器的进风口阀门(包括各个滤袋室的进风口及出风口阀门)。启动风机逐步增加除尘器的气流量,直至达到设计风量的70%左右,并记录每个室的除尘器滤袋内外阻力。在除尘器总进风管道的开口处(通常是烟气测试口)投入干燥无油的预涂粉。灰粉目数要求小于200目,水分含量小于1%。按每平米过滤面积350-450g的灰粉投入进去。脉冲布袋除尘器开始投粉前,确定引风机风量在70%以上,需要是的旁路阀处于关闭状态,提升阀处于在线状态。风机负荷运转直至预涂灰结束约20分钟,以为均匀顺畅地分布在各个灰斗里面。在预涂灰的时候,各个室里面上升的压差反映,例如,起初压差假如在100Pa,预涂灰后少要增加到350~400Pa,也就是说增加250~300Pa,如没有,预示着预涂灰失败,需重新进行。
在脉冲布袋除尘器预涂灰工作完成的情况下,停下风机安排人员进入除尘器净气室检查,如果有发现花板孔或花板与箱体电焊处有出现漏灰现象,要检查脉冲布袋除尘器滤袋袋头与花板之间的密封性是否严密,若不严密,需进行调整。做完脉冲布袋除尘器滤袋预涂灰后,若没有问题,系统运行到正常设计参数,随后开启除尘器的清灰系统,除尘器进入正常操作运行。